儒家文化中的悔改精神
悔改,是儒家的一种修身养性之法,属于修养论范畴。相较于反思和反省,悔改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过错,程度要深一点。
它虽然出自《孟子·万章上》1,但渊源可以追溯到商王躬身自省。大体来说,儒家文化中的悔改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有着符合儒家道德伦理的价值标准(辨是非)。
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这个标准(知错)。
对自己不符合这个标准的言行表示懊恼和悔恨(悔过)。
通过一定行为举动弥补自己不当言行造成的影响并且采取措施保证自己不再失当(能自新)。
在以后没有犯相同的错误(不贰过2)。
只有这五个层面都做到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悔改"了。
儒家传说中的商王太甲桐宫悔改的故事鲜明的体现了以上"悔改"的五方面3。肆命既阅,知是非;囚守桐宫,知对错;处仁迁义,知悔过;三年归亳,有自新;贤明治国,不贰过。另外,不同于宗教忏悔让人敞开心扉、释放压力、倾注感情因而坚定信仰。
所以悔改精神,是一种追求完善自身的勇于面对自己错误并加以改正的精神。
士季之谏晋灵公:"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 ...
陆羽的姓错了吗
茶圣陆羽的身世颇为曲折,其姓、名、字相传来自收养他的老僧占卜而来。
旧唐书未载陆羽事迹,《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载陆羽曰: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蓄之。旣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爲儀”乃以“陸”爲氏,名而字之。
《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纂而成的,大体史料是来源于唐及五代。这个“或言”(有的人)可能是指唐人冯翊的《桂苑丛谈·史遗》所载:
竟陵僧有於水濵得嬰兒者,育為弟子。稍長自筮得〈蹇〉之〈漸〉,繇〔爻〕曰:“鴻見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姓陸氏,字鴻漸,名羽。及冠,有文章,多意思,恥一物不盡其妙,得煎茶之法著于世。
䷦(蹇卦,上坎下艮,山上有水)之䷴(渐卦,上巽下艮,山上有木)。可以发现“某卦之某卦”其实说的是变爻,这里的变爻显然是最上一爻——渐卦的上九。目前比较通行的周易版本是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底本为阮刻《十三经注疏》之《周易注疏》: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爲儀。吉。
一个有趣的争议点在于,渐卦的九三和上九,都是以“鸿渐于陆”开头。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 ...
密码学与日常密码
密码学本身是加解密口令的办法(cryptology),而日常密码准确来说是口令(password),甚至可以理解为有效期由用户决定的验证码。
对于验证码,普通用户最熟悉的可能是“请在X分钟内完成验证。为保证账号安全,请勿泄漏此验证码”。
这样可以来理解,普通用户理解中的“密码”(口令)也就是由自己决定有效期的验证码。同样要求不能泄漏(保密),而这种保密要持续到这个“密码”失效(也就是自己改密码)。
那么,口令和密码有什么区别呢?我有一个口令,是“12345678”,因为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读懂的,因此称明文。使用常见的md5算法加密之后就是“25d55ad283aa400af464c76d713c07ad”,这个东西就是密文,或者密码。为用户安全考虑的公司不会将用户的口令直接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即所谓明文保存),而是会采取一定的算法加密用户的口令,获得密文,然后将密文存入数据库。因此你的口令对于该公司来说就是密码。
那么,为什么会说“12345678”这样的口令很愚蠢呢?因为即使是不可逆的算法,也必须遵循一条铁律“同样的输入一定有同样的输出”。我虽然不能理解“25d55ad283aa4 ...
各学科入门书籍推荐【未完待续】
各学科入门书籍推荐
推书是为读书。各学科按教育部本科目录体系排列,分理论、历史、应用/方法等类别,各类别推荐一到三种。
人文社科
哲学类
哲学
我国哲学类本科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体系为“3+X”,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加上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的历史与理论,以及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称《本科标准》)
因此,哲学通识即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的历史与理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特殊性,将其整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置于法学门类之下。所以本文所言的“哲学通识”即指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两大部分。
理论:
中国哲学: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西方哲学: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历史:
中国哲学: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西方哲学: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方法:
哲学史:邓晓芒《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逻辑思辨:罗森伯格《哲学是做出 ...
大师们的国学书单
国学有什么用?让你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如是而已。提倡国学、中医,都是很片面的做法。应该提倡的是在现代学术体系中审视传统遗产。我搞这些,一方面是个人兴趣,这是不讲道理的;另一方面是为了不被人糊弄,这是为了讲道理。
开书单,如果短的话还好,长的话有必要列小标题。列小标题就是分类。我学分类法的时候,自己搞了一个大致的分类。
古人的书,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色。比如先秦子学,就是个人著作集,或是学派著作集。所以我们常常说“篇”。一篇相当与今天学者们的一本书。
当然还有“卷、册”,不过这是形式单位,不是内容单位。有时候它们是合一的,但并不等于它们是同义的。
胡适: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胡适开列,在其1923年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编拟、列书约190种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基础上加以修订、精简,列书39项。以下据分类重排)
儒学。四书、荀子集注、周礼、诗集传、左传、新学伪经考
诸子。老子、墨子闲诂、韩非子、淮南鸿烈集解、论衡
佛经。佛遗教经、阿弥陀经、法华经、坛经
史志。九种纪事本末
工具书。书目答问、中国人名大辞典
学术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代学术概论 ...
书摘 | 图书馆组织文化
图书馆组织文化:CIS、形象设计与文化建设
ISBD
图书馆组织文化:CIS、形象设计与文化建设/柯平.--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ISBN 978-7-5013-6309-4 130.00
责任编辑:高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图书馆组织文化概述
第一节图书馆为何需要建立组织文化
第二节如何理解图书馆组织文化
第三节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四节CIS理论与图书馆形象导入
第二章图书馆的理念识别系统(MIS)
第一节图书馆价值观
第二节图书馆使命与宗旨
第三节图书馆的道德观
第四节图书馆的行动口号
第五节图书馆馆歌
第三章图书馆的行为识别系统(BIS)
第一节图书馆的制度
第二节图书馆的培训
第三节图书馆的服务活动
第四节图书馆的公关活动
第四章图书馆的视觉识别系统(VIS):基本要素
第一节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构成
第二节图书馆的建筑
第三节图书馆名称与标志
第四节图书馆的标准字体与标准色
第五章图书馆的视觉识别系统(VIS):应用要素
第一节图书馆的馆内布局
第二节图书馆内部环境装饰
第三节图书馆员制服
第四节图书馆门户网站
第五节图书馆其他视觉识别 ...
关于正确的废话
我大一的时候有门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讨论。为了正当目的而使用的非正当手段(非贬义,中性)是可以的吗?那不正当手段(贬义)呢?
这个讨论来自孔子的意见“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和《孟子·滕文公下》中“枉尺直寻”之说(大意是暂时委曲,以求得更大的正道)
无独有偶,道教教义有过这样一个讨论,利用别人的情绪来传教(道教认为是给予他正确的东西),这种行为值得去做吗?这来自《周易·上经·观卦第二十》的彖辞“圣人以神道设教”。
道教的讨论结果是,这是不对的,因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三十七章》)
也就是说“自然生长的欲望发作时,我就用道的真朴来安定它,这样就不会生起过度的欲望,这样就归于宁静,天下就复归安定。”(陈鼓应,《老子今译今注》译文有修改)
即利用情绪或者其他人的欲望以实现正当(至少是自视正当)的目的,很可能达不到本来的目的。现在流传较多的“道系青年”就属于这种讨论之后的结果——镇我以无名之朴,予人以无为之治。
回到课堂上的讨论,正当、非正当、 ...
两种焦虑
我听到了两种焦虑。
一种是基于招生和就业的现实情况的焦虑——学科怎么了,还有生命力吗?我们要不要通过改名和转变(取消)来重新获得优质生源,来给学生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另一种是基于学科本身和历史教训的焦虑——“你看看情报学的本科,它现在在哪里呢?”,“你看看情报学的学者,他们的传统是半路出家,他们自然不怕”。问题已经被提了60年了,我们为什么还在继续焦虑?为什么只提问题,不考虑解决方案?这不是改名和转变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学风浮躁的问题。
就我个人认识而言,改名和转变毫无意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提出来18年了(2002年作为本科目录外专业),没有本科国家教学质量标准,没有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没有相关学术组织。只有一个同名学院,一本同名期刊。它存在的逻辑是什么?
研究招生数据、专业分流数据、就业数据,本质是不是需求侧?需求决定一切的话,那我们谈什么供给侧改革呢?更何况,生产决定消费。
换个名字,改个方向面临基本盘的损失,中国的就业市场是保守的,一个人告诉我说,他是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应聘单位不认可他的专业,他该怎么办?
自然,唯技术主义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计算机技术好就业不难。真的不难吗?如果培 ...